作者:安德烈·纪德
纪德的日记从一八八七年他十四岁写起,直到一九五○年他逝世前为止,在二十世纪所有的作家艺术家当中都堪称绝无仅有。从他的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道德观的形成、他的海量的阅读,他的著作的起源和经历,他的同性恋癖好甚至他数次猎艳的详细经过,这些内容都是他最少雕饰的“自传”,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和思想家,成为另一位蒙田。少女时代的桑塔格在某一天的凌晨看完纪德的日记后,这样写道:“我本该看得慢点的,而且我得一遍又一遍地看——我和纪德获得了极其完美的智性交流,对他产生的每个想法,我都体验到那种相应的产前阵痛!因此,我想的不是:“多么不可思议地清晰易懂啊!”——而是:“停下!我无法这么快地思考!或者确切地说,我长起来没有这么快!”“因为,我不只是在看这本书,我自己还在创造它,这种独特而巨大的体验清空了这可怕的几个月来充斥在我脑子里的许许多多的混乱与贫乏——”她从纪德身上找到了真正的志同道合,从此致力于反抗庸俗与愚蠢的艺术崇拜。
作者:白岩松
本书是一本随笔集,包含了白岩松从1989年毕业至今十年的所见所感。这十年中,白岩松一直活跃在广播电视领域,尤其加入《东方时空》的工作后,特殊的身份,更是令他得以涉身各项社会重大事件的最前沿。透过随笔,白岩松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之间进行一场对话,言辞犀利,读来是一种畅快的震撼。
作者:林达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这套制度已付出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作者:蒋方舟
一场游戏以后,我又跳回了生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冷冽的旁观者,还剩下什么呢,生活本身罢了。没有神乎其神的功夫,没有细腻的情思,没有一智的言辞还剩下谁呢,我自己罢了。
作者:傅真
《藏地白皮书》作者 、“最好金龟换酒”博主 傅真,兼具爱恨情仇与人生思考的文字,讲述平凡生活中的不灭梦想 。刘瑜、和菜头 快意推荐 。惊觉迷失在世俗标准与别人世界里的傅真,决心用一场间隔年寻找自我。她与丈夫毛铭基辞掉令人羡慕的工作,从英国飞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 个国家。一路上她亲眼目睹了许多贫穷和不公,可人们仍以最大的乐观和热情投入生活,从容地尽其性命之理。他们并不因此生出戾气,照样心平气和,照样鼓盆而歌。出发前她对生活有诸多不满,回来后心中更多的是谦卑和感恩。她终于真正从心底里意识到自己是何等幸运——曾经拥有那份并不喜欢的工作是种幸运,抛下它周游列国也是一种幸运,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是一种幸运,漫长旅途上有爱人相伴更是幸运。在大山大水的自然之间,从拉丁美洲人的生命智慧里,傅真找到了内心的某种平静,也建立起重新“入世”的精神力量。“人人都说自己想周游世界,但傅真和铭基竟真的这么做了,而且是放弃了金光闪闪的工作。与其说他们更浪漫,不如说他们更勇敢。当人生逐渐沦为依靠惯性运转的机器时,他们选择了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重新爱上生活。” ——刘瑜“因为世界就在那里,所以他们不得不去。在世界显现的那一面之下,激情和好奇心会揭示它更为深沉、繁茂的一面,不过它需要你拥有对时间和人生不一样的解读能力。幸运的是,傅真刚好都有。让所谓时间,所谓职业规划暂停一下,不是为了去度假,而是为了回家。” ——和菜头
作者:唐德刚
《五十年代的尘埃》,五十年代唐德刚在纽约发表的作品之精选,多为遗忘多年后重新整理发现的作品,故而称之。其中《梅兰芳传稿》既是唐德刚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之一,几十年来在海外反复刊载,被评家认为是所有写梅兰芳的传记、文章中最出色的。文章如名剧,屡屡上演,屡屡为人喝彩,当真像梅兰芳演《贵妃醉酒》一样了。《我的女上司》等几篇小说的有趣,除了能让我们一窥五十年代留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更可以令读者领略一位优秀史学家的人生洞见和生命态度。《俄国的苍蝇和皮匠》由唐德刚根据老友何炳棣的一次旅行而记,文字亦十分有趣。现在回头来看,《海外论坛》除了为五十年代的留学生留下声音之外,还不能否认,它是至今为止留学欧美中国知识分子所办的水准最高、文字最好的杂志之一。也因为办了这个杂志,才逼得唐德刚写了好些上乘文章。他说这些都是五十年代“尘埃”下的“流沙坠简”,我们却毋宁视为那是尘埃中不褪色的珠玉。
作者:沈宏非
此书收录了沈宏非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思想工作专栏上最新的随笔近80篇。该刊的主编朱伟曾说,以他的理解,思想可能与我思故我在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思辨滚动的空间;而工作可能是由此构成的戏谑,或者说是游戏。此栏目自1999年设立以来,一直广受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沈宏非的创作激情不但没有才思枯竭,反而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其文章的阅读快感,与以前的结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泰戈尔
暮色渐浓,我问她:我已来到哪一片陌生的土地?她只是双眼低垂;当她离开的时候,她坛子里将溢出来的水汩汩作响。堤岸上,树丛影影绰绰,依稀可见,这片土地仿佛已经属于昔日。水悄无声息,竹林忧郁地纹丝不动,小巷里传来一只手镯撞击水坛的声音,丁丁当当。不要再划了,把小船拴在这棵树上,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的景色。晚星在教堂的圆形屋顶边沉落;埠头大理石台阶的苍白色,与黝黑的流水相衬相映。夜色里赶路的旅人在叹息,因为从那掩藏的窗户里射出的光亮,透过路边密集交织的树林和灌木,被撕裂成破碎的光点溶入夜色;那只手镯还在撞击水坛,归去的步履还在落叶遍地的小巷里窸窣窸窣。夜渐深,宫殿的高塔宛如幽灵般地显现;小镇在疲乏地呻吟。不要再划了,把小船拴在树上。让我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憩息,朦胧地躺在星空下,这儿的夜色里震颤着一只手镯撞击水坛的声音,丁丁当当。
作者:丰子恺
绝无仅有的精美版本,凝萃大师的精气风神精选30篇散文、收录全部课标名篇。选配40余幅全彩漫画,高端艺术纸印刷、最具诚意还原丰子恺大师漫画清新、自然的本色。
作者:东野圭吾
别闹了!什么《大概是最后的招呼》,明明就还有一本嘛。珍藏中的珍藏,东野大神最私密生活震撼公开!小头控制大头、痛恨看书到连爸妈都放弃,不折不扣的怪兽宅、武器控,热爱滑雪、披头四、李小龙……创作《嫌疑犯X的献身》、《麒麟之翼》、《解忧杂货店》、《梦幻花》……这些无数经典畅销书的东野圭吾,这个让所有书迷无限憧憬、不断脑补的大作家:品学兼优……?错!校园风云人物……?错!异性缘好……?错!颠覆你对神秘大作家的所有想象,荒唐有理、恶搞无罪!这才是东野圭吾的“少男时代”。
作者:梁晓声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本书中,作者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的自省,由此,我们才能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并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作者:野夫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收纳了作者停止网络更新后的全部叙事散文。在书稿中,作者以他特有的笔触,描写了狱友黎爷、社会政治运动中起伏的老谭、具有革命理想的表哥,以这些大背景下、动荡年代的小人物命运为切入点,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不能轻易被忘记的伤痛。除此以外,野夫进一步扩大视野,探讨了当代教育中的缺失、台湾中仍然保留下来的“民国”范儿。
作者:辜鸿铭
本书是辜式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
作者:村上春树
《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作者:张鸣
《历史与看客》精选了张鸣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历史类杂文30余篇。全书分三部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回音》,每部分由十篇左右的杂文。如《世纪末的看客》、《两个糊涂丞相的故事》、《林则徐的澳门之行》、《簧声戏影里的西太后》等,尽量把历史那些引人深思、可以为镜的历史小故事,以诙谐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加入作者独特的理解,从而借古喻今,引人莞尔,又引人深思。全书涉及了中国不同年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视角另类,笔调生动,勾勒出历史中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和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剖析历史深处所隐藏的秘密和真相。“历史与看客”,有历史八卦,有历史揭秘,有历史翻案,有史事反证,还有对世态民生、草根阶层、农村问题的关注。张鸣教授始终不脱离历史学家的本色,在这本书中,他游刃有余地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书中的文章类似于项庄舞剑,其意不在小故事,而在于通过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于是乎,谈笑间,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治国为吏,读者均受启迪。
作者:张小娴
本书收录了张小娴的百余篇关于男女爱情的散文。中国大陆的女孩子,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女孩子也是没分别的吧?我们的条件愈来愈好,我们的眼界愈来愈广阔,对于人生,我们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我们既要爱情,也要自己的生活。我们爱一个我们崇拜的男人,但我们也同时能够接受他的软弱。我们能够坚强地面对工作的挑战,却也想念一个温柔的怀抱,千百年来,中国女人都是忠于爱情的。活在今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作者:李娟
“羊群在一整面山坡上弥漫开来,沿着平行着布满坡体的上百条弧线(那就是羊道)有序前行,丝丝入扣。”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羊道,是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自然给他们安排的艰辛壮阔的迁徙之路。他们盛装跋涉在祖先的道路上,完成自己的一生,青春、衰老、贫穷、爱情……他们是真正的“在路上”。“羊道”三部曲记录了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在此得以呈现,在自然的静穆与残酷面前,这个游牧民族所展现出的淡然、坚韧与智慧,让宇宙里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显得如此独特。
作者:吉本芭娜娜
吉本芭娜娜阿根廷之旅归来的好书。首次以异国风情为利器,突破了她原有的淡雅风格。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南美风情和感官刺激,催发7位旅行者一吐隐秘已久的不伦之恋,还有那令人心头作痛的家族羁绊。南美这块奔放粗犷而又色彩鲜明的土地,在她的笔下,与时间的无声流逝有了微妙的对比。“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能和我一样,享受阿根廷的一切。当读者在阿根廷游玩并路过书中出现的地点时,如果可以想到‘那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出现在这里’,我将不胜欣喜。”芭娜娜说。本书获日本第10届德马戈文学奖。“希望看过这本《不伦与南美》的人能和我一样,享受阿根廷的一切。当读者在阿根廷旅玩并路过书中出现的地点时,如果可以想到‘那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出现在这里’,我将不胜欣喜。”——芭娜娜
作者:石田裕辅
石田裕辅继《不去会死》后再度出击,列举各式各样独断的“世界第一”:最美的星空长什么样?最危险的厕所有多吓人?最难搞的边境关口有多机车?世界第一的遗迹、沙漠、自然美景又在哪?在哪个景点得到最深的感动?夜晚走在最危险的街道上如何保住小命?最搞笑的假钞到底有多离谱(所以本书要敎你全世界通用的伪钞辨识秘技)?爆胎184次,骑乘94494公里,探访87个国家……7年半的行程一本书哪写得完?本书是石田裕辅为满足大家(还有自己)对世界第一的好奇而写成的“任性版”旅游指南,判断标准百分百出于一己的经验与主观,以及,好不好笑。如果你对踏上旅途有点害怕,本书会让你在笑破肚子之余,也勇气倍增!P.S. 挑战你对世界的认识:街上的女孩个个都像模特儿(绝不是在法国)、世界上最难喝的啤酒(比苏联啤酒更难喝)、世界第一的待客之道(某个烽火连天的阿拉伯国家)……更多答案出乎你想象之外!
作者:张鸣
《中国教育病了吗?》从中国教育现状入手,对当前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批评。张鸣教授行文深入浅出,观点犀利,观察问题真切深刻,针砭时弊痛快淋漓。他的博学与明辨,为深陷教育误区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对反思教育的缺陷,改正教育的弊端,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